职故纪>竞技>帝国风云 > 第二百三十二章 隐身时代
    这就是:雷达隐身。

    现代化防空系统、特别是远程防空系统的核心都是雷达,即雷达是探测空中目标的主要手段。虽然红外探测设备与高精度光学设备也能探测到空中目标,但是这两种被动探测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,受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,探测距离极为有限。也就是说,没有任何探测手段能够取代雷达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。如果能够避免被敌人的雷达发现,那么就能突破敌人的防空网。

    显然,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。

    问题是,实现雷达隐身却不容易。至少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。即便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技术的中国。要让作战飞机实现雷达隐身也要面对很多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,而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量的科研经费。

    所幸的是,在七零年代初。中**方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了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不知道,中国的隐身飞机项目与载人登月工程有关。

    这就是,在载人登月工程中,需要对飞船进行准确定位,而且需要持续跟踪,而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雷达来定位跟踪。当时。航空航天部的几名电磁专家搞出了一个雷达反射特征的数学方程式,其目的是通过这个方程式来大致估算出宇宙飞船反射的信号。以便对飞船进行断续跟踪,而不需要让雷达一直照射宇宙飞船。后来,正是这个方程式,打开了雷达隐身的大门。

    说白了,通过这个方程式,就能估测出任何一个物体的雷达反射特征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就能够根据雷达反射的特点,通过特定的手段来消除、减弱反射信号,或者是改变电磁波的反射方向。

    再进一步,如果雷达没有收到目标反射的电磁波,也就无法发现目标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目标在此情况下就实现了雷达隐身。

    一九七三年,在顾祝同的亲自过问下,中国空军启动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程,并且把研制工作授予了当时在国内还不太有名的贵阳飞机制造公司,并且在贵州赤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。

    这个机构就是后来闻名全世界的“蛇窝”。

    在此后的数十年内,从“蛇窝”里飞出了十多种军用飞机,包括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战斗机、第一种飞行速度超过三马赫的侦察机、第一种采用矢量推力控制系统的战斗机、第一种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。

    当然,让蛇窝出名的,还是其研制的第一种飞机,即代号“暗星”的隐身战斗机。

    在启动隐身战斗机项目的同时,中国空军也启动了隐身轰炸机的研制工作,并且授予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与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初期研制合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