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故纪>历史>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> 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倒严党不倒严嵩?首恶岂能饶恕!
    「啪!」

    伴随着奏本重重放下,殿内的太监再度紧张起来,就连吕芳的动作都是一顿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得天师入宫,万岁爷的心情愉悦了许多,连带着身边人也不用提心吊胆。

    可自从百官的奏章呈上后,这位主子的神色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严党的嚣张,清流的发难,都令嘉靖极不满意。

    大明天子的驭臣之术,最为厉害的是缇骑四出,暗探遍布,时刻掌握那些重臣要员的动向,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,势必有一个煊赫一时,甚至在某些时期,便是对中下层官员,也派人布控。

    正因为能办到这点,对于严党大肆排除异己,提拔自己人,嘉靖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    毕竟要顺着心意做事,不用自己人,也确实办不到。

    可现在,嘉靖终于感受到尾大不掉的滋味。

    严党的势力膨胀得太快,朝堂上过半要职都与其有所联系,其中不光是女干佞,更有能臣。

    严嵩这些年间不只是害人杀人,也在用人。

    国库靠着严嵩用的人去攒银子,边关靠着严嵩用的人去打仗,那些企图君臣共治的理学群臣,也要靠严嵩用的人压服…

    当然,天底下有的是人才,永远不用担心无人当官,可清流的奏疏所列出的种种罪状,又令嘉靖大为不悦。

    那一笔笔银钩铁划间,满是惊雷般的控诉,弹劾严嵩「朋女干罔上,窃威」,弹劾严世藩「颐指公卿,奴视将帅」,控诉严党「剥民膏以营私利,虚官帑以实权门」

    最终的结论,则是「今边事不振由于军困,军困由于官邪,官邪由于执政之好货,若不去嵩父子,陛下虽宵旰忧劳,边事终不可为也」……且不说「宵旰忧劳」,到底是不是讥讽皇帝一直不上朝,真要按照这些罪状,会同三法司审理问责,那岂不是显得他这位大明天子纵容女干佞,是非不分?

    「陛下,陆都督求见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