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故纪>历史>重振中医 > 第六百一十三章 瘿病、瘰疬与消渴
    等待检查就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。

    只要是在场的几位都闲不下来,这么多人在这儿站着或者是坐着,不能让人一句话不说吧?说话的话,又说什么了?

    相熟的聊两句,有的实在是忍不下去,又实在忍不住,于是就有人问了。

    “你怎么看出是瘿病的?为什么不说是瘰疬了?”

    率先开口的是振中华,他是在是忍不住了。

    他口中的瘰疬又称老鼠疮,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。

    是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,互相串连,其中小者称瘰,大者称疬,统称瘰疬,俗称疬子颈。

    当然,瘰疬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,好发于颈部、耳后,也有的缠绕颈项,延及锁骨上窝、胸部和腋下。

    推荐下,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,书源多,书籍全,更新快!

    这种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,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,严重时可溃破流脓。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、食欲不振、消瘦、低热等,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。

    说实话,在中医诊断中,这两种病是不好分辨的。

    于是,才有了振中华一问。

    “虽然瘿病与瘰疬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,但二者的具体部位及肿块的性状不同,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,肿块一般较大。瘰疬的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,肿块一般较小,每个约胡豆大,个数多少不等。”吴东西也回答的很仔细。

    “《外台秘要·瘿病》瘿病喜当颈下,当中央不偏两边也。”

    “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瘰疬论》夫瘰疬者,经所谓结核是也。或在耳前后,连及颐颔,下连缺盆,皆为瘰疬。”

    连出处都已经找好了,这样自然就更加没有质疑的必要了。

    “那么瘿病与糖尿病之间,为什么你能凭空诊断?”杨广中问道。